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首页头条

小桑葚成为撬动乡村振兴大杠杆

发表时间: 2018-11-22 | 来源: 葫芦岛日报

  “一上午,俺和老头子一口气浇了100多棵树,累得直不起腰,得赶在上冻前把桑树秋灌的活儿干完了。虽说累点,可心里舒坦,这些树可是俺家的摇钱树啊!一年能出20000多元呢。”10月26日,记者在南票区虹螺岘镇虹南村小南沟自然屯的小广场,遇到了浇树回来正歇息的杨福生和曹淑芬老两口。提起桑树这个话茬儿,曹淑芬话里话外透着欢喜。“桑葚是虹螺岘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近年来,虹螺岘镇通过扩大小南沟桑树种植面积、夯实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延长桑葚产业链等举措,在促进小南沟桑葚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全镇及周边乡镇的土特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以及乡村旅游发展。可以说,小桑葚正逐步成为撬动本地区乡村振兴的大杠杆。”虹螺岘镇党委书记王文卓如是说。 

  小桑葚何以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杠杆? 

  持续种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虹南村小南沟位于虹螺山自然保护区内,独特的山区小气候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红色土壤成就了小南沟桑葚果大、色亮、味甜、口感好的特点。但早些年,由于受种植规模小、销售方式单一等条件限制,小南沟桑葚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 

  

  2011年初,随着南沟桑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小南沟迎来了桑葚产业发展的转机。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建立了小南沟桑树种植示范基地,在荒山上种植了1.3万株桑树苗。 

  认准了,就决不放弃。正如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中几任县委书记把种树作为右玉发展的中心任务一脉传承一样,近十年来,虹螺岘镇党委、政府推动桑葚产业发展持续给力。从2013年起,镇政府每年6月都举办采桑节,采桑节活动内容年年推陈出新,丰富多彩,小南沟桑葚名声越来越响。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虹南村以南沟桑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标准生产,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2013年,南沟桑葚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虹螺岘南沟”商标;2014年,小南沟桑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小南沟桑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17年,虹螺岘镇获得“辽宁特产桑葚之乡”称号。 

  从最初的房前屋后栽植,到近年来的规模化扩种,截至目前,小南沟的桑树种植面积已达200多公顷,桑树数量超过4万株,成树面积达130多公顷,桑葚年产量50万公斤。小南沟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以点带面,带动农民普惠制致富 领略田园风光,品尝桑葚鲜果。近年来,随着连续多届采桑文化节的举办,慕名到小南沟的游客逐年增多。但因为小南沟只有一条进出的窄路,堵车问题越来越严重,游客叫苦不迭。路,成为制约小南沟桑葚产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虹螺岘镇党委、政府相继投入200余万元,修建小南沟环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今年桑葚采摘期,小南沟可火了,最多时一天接待10000多人。初步统计,两个月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小南沟乡村采摘游为什么前些年不火,偏偏这两年火?原因只有一个,修了路和停车场,堵车的事很少发生了。这么说吧,有了环路和停车场,小南沟乡村旅游的大门彻底打开了。”虹南村村委会主任徐青海感慨地说。 

  仅桑葚一项,小南沟2017年收入500万元,2018年收入550万元,其中旅游消费收入每年超过200万元。“这两年,眼看着来小南沟的游客越来越多,俺和儿子寻思着,把200多棵桑树侍弄好,再开个农家乐餐馆,准能多挣钱。这不,今年就把农家乐餐馆开起来了。旺季时一天的毛收入有10000多元。自打农家乐餐馆多起来,俺们村和周边村屯的土鸡、土鸡蛋、青菜、干豆腐不但不愁卖,价还涨了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小南沟人靠桑葚都富起来了。”说这话时,小南沟村民李宝安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小南沟以及虹螺岘镇人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为了延伸乡村旅游线路,扩大乡村旅游的内涵和辐射面,虹螺岘镇今年新修了通向境内一处明长城遗址的4公里旅游路。到小南沟采摘桑葚、观明长城遗址、到邻近的台集屯镇泡温泉、吃炖鱼,这条乡村旅游线路已经成为葫芦岛市最具吸引力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之一。 

  王文卓表示,政府的帮扶资金有限,如果像“撒芝麻盐儿”似的,各村、各个项目都均沾点,效果肯定不明显。为此,镇党委紧密结合虹螺岘镇的实际,确定了以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一产、三产同步发展的思路,政府帮扶资金变“撒芝麻盐儿”为“集中投放”。集中投放就是重点支持像虹南村小南沟桑葚这样的特色产业发展,以点带面,带动农民普惠制致富。 

  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桑葚产业 桑葚成熟期在6-7月,保鲜期极短。“前几年,桑葚大面积上市的时候,当天采摘的桑葚卖不出去,就只能扔掉。村民心疼得不得了,可也没啥好法子。在种桑树这件事上,有些人开始打退堂鼓了。”徐青海说。 

  

  服务群众,就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上着力。2016年,虹螺岘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组织虹南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大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一致认为,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是做大做强桑葚产业的唯一出路。

  2017年初,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下,虹南村成立了村集体企业——虹螺岘桑葚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上了桑葚干加工项目,保底价收购村民的鲜桑葚。 

  “以前卖桑葚只能去城里,到城里可由不得咱啊,价被压得狠,根本挣不了几个钱。自打村里建了桑葚加工厂,俺就再也不受那窝囊气了。”曹淑芬说。“桑葚定价咱自己说了算。今年公司定的鲜桑葚收购保底价每斤3.5元,有多少收多少。”徐青海充满豪气地说。 

  2017年,虹螺岘桑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桑葚干2500公斤,创利润15万元,贫困户得到分红,虹南村也有了村集体收入,一举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2018年,公司生产桑葚干3000公斤,创利润18万元,预计年底分红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5万元。 

  桑葚干加工项目仅仅是延伸桑葚产业链的第一环。2017年,镇党委牵线搭桥,南沟桑葚专业合作社与辽宁九江酒业公司合作,开发了“葚特加”牌桑葚酒,年产桑葚酒5000公斤,创产值100余万元,桑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除了桑葚外,桑树春天的嫩叶可制茶,秋天被霜打过的落叶可入药,可以说,桑树浑身都是宝。等忙完这阵子,我们就出去考察桑叶茶项目。”徐青海说。 

  在做好桑葚深加工项目的同时,虹南村又瞄上了育苗产业。2018年,村里成立了育苗基地,从山东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选育出的“南沟1号”正在申请省级优良品种。“产业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才能持续发展。镇党委在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高附加值发展上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在不断开发桑葚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还以桑葚为依托,大力发展干豆腐、大枣、甘薯产业,把单一的产业链做成多条产业链,打造整体区位品牌。”王文卓表示。 

  抬望眼,金秋时节的小南沟,沟沟岭岭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桑葚干、板石沟大枣、文君甘薯线上线下热销,又是一年丰收节。虹南村村头停车场外,一座投资20万元的环保水冲厕所正在建设中。实现乡村振兴,虹螺岘人的脚步坚定而执着。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