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文明校园巡礼

奔跑,在脱贫的路上

发表时间: 2017-05-24 | 来源:

  “那时候穷,天天生气,吵嘴、干仗,都说家和才能万事兴,但啥事儿都兴不起来家哪能和得了?现在我媳妇可没工夫跟我干仗了,活儿还忙不过来呢。”5月23日,当记者采访杜玉广的时候,这个“正当年”的农家汉子一边使劲用喷雾器给“换头梨树”施药,一边向记者“吐槽”过去的日子,但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脸膛上却挂着憨憨的笑,大步流星地在自家的梨园里喷出“嗤嗤嗤嗤”的欢快节奏。

  眼下,杜玉广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家的梨园上,哪块的梨树叶蔫了,到哪去弄水浇树。“这两天我先把地种完了,过两天就安排给梨树浇水,再给果树打完二遍药,就要稀果了,时间很紧呀。”杜玉广现在每天都是忙得脚打后脑勺,但精神头儿十足,远不是当初“年年不收年年种、年年种年年不收”那蔫头耷脑懒洋洋的样子。一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压在80后的壮汉头上好多年,心里自然憋着一股劲儿,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见亮儿的好日子,哪能不铆足浑身的劲头可劲儿干?

  杜玉广是兴城市碱厂乡白庙子村的村民,还没到40岁,一度硬是被生活给磨得老气横秋。一家六口人,妻子因病连做两次大手术元气大伤,重活儿累活儿都干不了。两个孩子还小,一个念高中一个读小学帮不上手,上边还有父母双亲需要他赡养。高龄老母亲严重的脑血栓数目不小的药费让他愁,媳妇恢复治疗的费用让他愁,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的用度让他愁……但愁解决不了问题,那四五亩地里“刨”出来的那点儿钱也解决不了问题。由于穷,两口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媳妇儿那句“日子穷成这样我都抬不起头来,同学聚会我都不敢去,没面子”的话,让杜玉广又愧疚又无力。

  其实,杜玉广一家仅仅是全村333户贫困户之一。白庙子村总共才有589户,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多达33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一半还多,是兴城市重点贫困村。“人穷智也短”是杜玉广现在对当年穷日子的评价。“我们村原来有很多梨树,早些年我也寻思过栽点梨树卖点果,但那时候我们村里梨树是不少,但不出钱儿,我也就没敢鼓捣,要不然也不能穷那么多年,说白了,还是自个儿脑子不好使,现在全村又栽梨树了,这回可真能挣钱了。”杜玉广说。

  在2014年以前,白庙子村有不少老品种安梨,但由于质量差、口感不好,卖不出去,秋天果实烂在枝头上都没人摘,即使有人收购,卖那点儿钱还不够摘果的工钱,当地的梨树,就成了鸡肋,大量老梨树甚至老梨园被废弃。

  2014年,兴城市和碱厂乡两级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给白庙子村出药方,大力改造老梨园,从鞍山海城请来了果树嫁接技术队伍,采用大树高接换头技术,用原来普通的安梨做树砧,换头嫁接红南果梨树枝,并且栽植新的红南果梨树,如今白庙子村红南果梨树已经达到了十二三万株。特别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这股新风刮进贫困山村之后,白庙子村换头老树发了新芽,阵阵脱贫的花香飘进了贫困家。农民自己不用花钱,树苗、技术等等都被政府部门给“包圆”了。

  果树换头,让杜玉广开了窍,2016年,他接手了400多株废弃果树,换了头嫁接红南果梨,当年果树就挂了果,他又得到了扶贫树苗,新栽了红南果梨树近300株,如今他家的红南果梨树已经达到了六七百株,成为贫困户当中的果树大户。“都是市里和乡里的扶贫人员给张罗的,我们自个儿没花一分钱,就准备点人工,就像白捡了一个大果园一样。”杜玉广算了一笔账,“如果所有的梨树都结了果,平均一棵树结100多斤,六七百棵树出个十万八万是不成问题的,原来守着地一年挣七八百都困难。”

  天都快黑了,杜玉广还不急着收工回家,而是在自家的果园里一遍遍地遛弯儿,那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那一簇簇在枝头轻笑的果实,让杜玉广不时露出轻松的表情。“日子是有希望的,未来是美好的”,在一个农民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让记者看出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而他轻快有力的脚步,更是发出在脱贫路上奔跑的“嗵嗵”声。 白庙子村村干部告诉记者,在果树这条产业脱贫的路上,全村的贫困户都奔跑了起来,今年年底,家家都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来源葫芦岛日报)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