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综合稿件
文明主张 |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发表时间: 2024-03-12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明网推出“两会话文明”专题报道,报道代表委员有关履职建言,陆续推送“文明主张”系列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从优秀作品中获得创新力量

吴为山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中国美术馆馆长

  作为国家美术馆,我们应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励艺术创新,及时把历史上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人们从中获得创新力量,获得创新资源。同时还要积极把世界优秀艺术创作引进来,形成双向对话,推动中华文化在文明互鉴中繁荣发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今后我们将通过各式展览让那些曾深藏在库房里的作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画作,在这个国家美术的殿堂、化育大众的平台、国际交流的窗口,与时代见面、与观众见面,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田沁鑫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

  当代文艺创作既要守住传统文化之正,又要创意时代表达之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创作养分。作为国家艺术剧团,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题材选择、剧本创作开始,就要精心打磨、反复推敲,争取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力求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打造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要久久为功

舒勇 全国政协委员

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常到全球各地举办展览、搞活动,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下意识去寻找熟悉的东西来帮助认路。五星红旗、中国招牌、中国灯笼……这些亲切的、熟悉的文化符号,给予我信心和力量,也把世界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引发共情,产生共识,达到共鸣。这就是文化符号蕴藏在背后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打造好国家文化符号绝非易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把它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推进,让这些文化符号成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让中国故事既有“国际范”又有“中国味”

张颐武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有效方式,想要讲“好”故事,就要精心构建对外传播体系,增强中国故事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针对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需求的多样、传播语境的不同,要创新对外传播话语方式,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让中国故事既有“国际范”,又有“中国味”。

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富脑袋又能鼓口袋

郭建华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

  电影使我的生命闪光,架起了我和农民沟通的桥梁。我很庆幸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基层,让我到了晚年还有活干,还有放不完的好电影。我曾拍摄一部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影片有故事、有知识,让农民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有的村民看过这类电影后,就辞掉了城里的工作、返乡创业。由此可见,优秀的文艺作品既可以富脑袋,又可以鼓口袋。这些好电影声情并茂的展示真实感人的故事,不仅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技能,更增强了基层群众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和韧劲。

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忠斌 全国人大代表

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品质不断提升,逛图书馆、博物馆逐渐成为新风尚。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做到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更有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责任编辑:韩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