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文明播报

狂胪文献耗中年——访书法家、诗人郑雪峰

发表时间: 2018-03-13 | 来源:

人物简介
  郑雪峰,字寒白,号来鸿楼主人,1967年生于兴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葫芦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
  自2004年起,先后兼任《中国书画》、《中华书画家》编辑。出版有《来鸿楼诗词》,与人合著《名碑名帖集联》、《辽西三家诗》。曾先后讲授诗词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北京大学书法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北京理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兰亭书法班等。
  “当代书坛,真能以诗人立身者,寥寥也。诗人郑寒白于当代古体诗坛可谓翘楚。而先生于书画亦精擅,草书接青藤气质,行书有宋贤笔意。”“雪峰好读书,手不释卷。于艺事一丝不苟,对传统笔墨有精深的理解,其书风迥拔于时下凡俗……”这是记者专访郑雪峰老师前了解到的别人对他的评价。怀着敬仰之情,春节前的一个午后,记者采访了郑雪峰,感受他与书法、诗词的渊源。
  儿时埋下种子成就优秀书法教师
  郑雪峰从小认真、好学。读小学二年级时,他看到邻居姐姐在描摹字帖,非常羡慕,心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试试。读三年级时,郑雪峰盼来了书法课。当时他对书法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在课上认真听讲、练习。一次书法课上,郑雪峰忘记了带字帖,只能和同桌同学共用一本。不能描摹,他就照着字帖写,因为怕写不好,就格外认真。本以为写得不好的作业,没想到老师在批改时用红笔批了好几个红圈以示表扬,这让郑雪峰备受鼓舞,从此对书法也有了进一步深厚的感情。但由于学习任务重,郑雪峰在书法课结束后就没有动过笔。
  读中学二年级时,郑雪峰一次路过教师办公室,见到一位老师正在认真练习书法。那一瞬间,郑雪峰心底那颗热爱书法的种子像被触碰了一下,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找机会学习书法。当郑雪峰考入锦州第一师范学校时,他学习书法的机会来了。郑雪峰开始从柳公权的字帖入手,对《玄秘塔碑》下的工夫最多。当时他用功用到哪个字在字帖的哪一页,以及字体的笔画结构都了如指掌。这些字在郑雪峰的脑海里就像亲人的面容一样深刻。有了这样的付出和努力,郑雪峰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
  1985年,郑雪峰师范毕业,分配到兴城市曹庄镇四城子小学,担任班主任。第二年夏天,时任兴城市南一小学的校长和一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听了郑雪峰一节没有刻意准备的课,又要了一幅他的书法作品。那个暑假,郑雪峰被调入南一小学,参与该校第一届书法实验班的招生,并担任专业书法教师。这次工作调动,又把郑雪峰与书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当时书法实验班的学生,郑雪峰从一年级开始教起,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他的学生中,孟羽曾获“全国101杯书法大赛”一等奖,史斌在“全国第三届双龙杯大赛”获银龙奖。书法实验班里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在市以上书法大赛中获奖。时任中宣部秘书长沈一之同志曾到兴城视察南一小学的书法实验班,并题字“书法精苗,辽西之花”。
  郑雪峰从学生时代开始诗词创作,还坚持楹联创作,他创作的楹联曾获全国大奖。他把楹联的写作知识传授给书法班的学生。《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以《丽句清新出少年》文章介绍了书法班学生学习对联取得的成绩。
  现在,郑雪峰家的客厅里还挂着学生孟羽五年级时的书法作品,他对学生的爱深藏其中。书法教师这一职业也成为了郑雪峰终生热爱的事业。
 心灵契合才是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
  郑雪峰学习书法大致分为刻苦临摹、教学中进步、阅历中找到自己的风格三个阶段。
  郑雪峰比较喜欢行书,最早写了好几年的米芾作品,王羲之的作品也略有学习,他曾经对《兴福寺半截碑》比较感兴趣。他的草书受王铎和徐渭的影响比较大。早期的一件作品是他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的行草条幅——录陈永正五律《花露垂垂重》。在那件作品中,青藤居士纵横捭阖、不可一世的狂态,洒脱奔放而又文质彬彬,可见郑雪峰对徐渭书法深入的学习理解与明智的选择。
  郑雪峰的小行书在米芾、徐渭之间,近年于宋人手札多有启发,妙合诸家,走精致一路,真草相间,精致可人,有“金刀割净,玉尺量齐”之妙。字法不少与其大字相通,方寸之间有寻丈之势,“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既放即收,快意优游。如果说他的大字更多豪放,那么小品则好似红叶题诗,更多婉约情致。
  从2004年夏天开始,郑雪峰受邀先后兼任《中国书画》、《中华书画家》编辑,主要编辑古代、近现代名家作品。十几年间,通过博物馆中的真迹、图版和与当代艺术家、学者的交流,郑雪峰的艺术观不断丰富,能准确把握艺术脉络、走向、变化,对先贤作品的研究开阔了眼界,对书画艺术的领悟也更深了一步。一次,郑雪峰到绍兴文管所,见到了三件徐渭的真迹。徐渭的作品往往给人飞跃、烂漫、狂放之感,但郑雪峰却在原作中感受到了静气。老子云“静为躁君”,任何书法作品中静气是最可贵的。这次切身的感受,让郑雪峰对先贤的作品更加敬畏。
  在编辑明代李东阳、元代柯九思作品时,郑雪峰找到了情趣和喜好的契合点。后来郑雪峰发现李东阳跟林和靖有相似的地方,但林和靖更适合自己,他就对林和靖的作品作了扎实的练习。他说:“在临摹林和靖时更尊重作品原作的风貌,后来慢慢写得熟练了,也就放纵了一些。这样就和林和靖有了一些距离,但是更符合我内心的感受。”郑雪峰觉得学习书法刚开始要学得广泛,使技法能够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到最后要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字体。找那种不是特别出名、但是实际水平高的书作最好,从中受到启发,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
  郑雪峰属羊,羊的性格是温和而固执的。《项羽本纪》里面有一句话叫“狠如羊”,“狠”就是固执的意思。郑雪峰的性格就有执拗的一面。固执的人总有一种对于不俗的追求,不愿从众。这也许是郑雪峰能够形成自己书法风格的真正原因。
  2009年,郑雪峰被吸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不仅因为他的书法作品入选过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而且他在书法理论方面也很有成就。郑雪峰的文章《徐生翁的书画与篆刻艺术》、《齐白石致张次溪札》,以及对书法家林散之、于右任等人书法与诗歌的研究文章,对当代部分重要书法家的多篇评论文章都发表在专业报刊上。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书法事业做着贡献。
  诗是对书法充满感情的表达
  很多人知晓郑雪峰,源于他的《来鸿楼诗词》。受母亲影响,郑雪峰从小就对古典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尝试模仿写作,比正式学毛笔字的起步要早。郑雪峰说,多年来,他的主要精力大多放在诗词的阅读和写作上了。
  郑雪峰认为,诗词比书法更适合表达人们的想法以及愿望。我们现在说“文学艺术”,而不说“艺术文学”,就是文学比文学以外的其他性情艺术更具有表现力。齐白石说他的诗第一,并不是说他的诗写得多么的好,而是从表达他个人情感上来讲,比他的书画更准确、更充分、更淋漓尽致,所以他对自己的诗更充满感情。古人往往都是能诗能文的,几乎很少仅凭书法传世的,这是对文学的尊重。对于书法和诗词的关系,郑雪峰认为,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文学修养,你不能写错字、说错话。
  另外,书家如果抄别人的诗文,注意力会在自己的书写上。只有写自己的作品,注意力才容易转移到文字上,而不放在书法上。古人说“书无意于佳乃佳”,注意力放在文字内容上,对于书法来讲才是“无意于佳”的轻松状态。所以最经典的作品,还是容易出现在书写自己的诗文作品之中,像《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等。
  多年来,郑雪峰的书法作品大都来自他本人的诗词创作。“墨池笔塚足矜骄,但有书魂未易招。为语零陵贤主事,都将百亩种芭蕉”,这首《绿天庵怀素书所种芭蕉习书处》是郑雪峰对先贤的崇敬;“今向祠堂拜祭来,固曾惠我不需猜。园中草木容轻抚,都是先生识后材”,这首《新春李时珍纪念馆口占》是郑雪峰发自心底的感怀。郑雪峰每每留下墨宝,都是用饱满的诗情来表达。
  郑雪峰温文尔雅、敏事慎言。挥毫之际,总是从容不迫,成竹在胸,而笔下则擒纵开合、仪态万方,正所谓举重若轻者。写到兴起处,亦兔起鹘落,笔挟风涛,而“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自然淡泊。看郑雪峰作书是一种享受。郑雪峰只在书法创作早期投过稿、参加展览,后来逐渐远离了展览的参与。这又是郑雪峰“执拗”的一面,更显出他的不俗。
  谈及未来,郑雪峰已经为自己拟好了五年的读书计划。元好问有句诗“耽书业力贫犹在,涉世筋骸老不胜”,郑雪峰说自己现在看书精力不如以前了,只是感觉到眼睛温暖、心头热,但是记不住。没看过的书要看,看过的好书要再看。
  “誓做蠹鱼死残简,狂胪文献耗中年”,这是郑雪峰的人生追求。
  忻口会战纪念墙  □ 郑雪峰
  北门锁钥恨轻开,谁遏凶仇蹈背来。斫阵短兵争即死,迎风腥血洒奇哀。垒边花已迷今日,望里云犹涨五台。为是英雄埋骨地,茁生草木尽兵才。戈矛当日赋同袍,气合忻州有不挠。眼底重冈流血遍,世间深谷变陵高。都难忠骨寻抔土,终见丰碑起乱蒿。多少英名零落尽,登临未免感鸿毛。
  紫金山天文台  □ 郑雪峰
  天幕星,谁泼掷,百尺楼,我欲摘。中有万疑不可诘,却持星经叩甘石。往者不可溯,来者不可遮。时之既无既,空者亦无涯。象纬画天阙,白云揭薄纱。从来银浦无滴水,灿灿星布恒河沙。其间况隔十万八千里,冥寂空辽不可以浮槎。周览诸天感孤绝,何处仙人列如麻,浪说牛女相望遐。苍龙大角老且死,乌飞兔走悄无哗。亿万年生生灭灭不可以计兮,或且身灭而馀魄如磷烁夭邪。彼星如粒诚区区,我星如萤亦何殊。蚁斗螂奋矜英谟,不堪春秋语蟪蛄。龙盘虎踞惊翻覆,只博天帝一胡卢。君不见浑仪简仪象浑天,立圭卧表测流年。愚人之欲那可测,以管窥天还可怜。荆山上,天荡荡。仙鹤不可招,长江去如蟒。万古须臾付长歌,微杂风中弹指响。(来源葫芦岛新闻网)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