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文明播报

翰墨之间彰显风骨——访书法家张朝满

发表时间: 2017-11-14 | 来源:

 人物简介
  张朝满,祖籍安徽省望江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军书法展一等奖获得者。
  传记、作品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典》、《中国书法家作品选》、《中国书画艺术》、《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人才传》、《中国当代硬笔书法艺术家精品》、《中国当代书画新作博览》、《全军优秀书法作品特刊集》、《军队60名书法家边塞诗作品展集》等书籍。
  其书法艺术分别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中国文化报》、《皖风书艺》、《书法导报》、《书法世界》、《青少年书法》、《书法报》等报刊杂志进行过专题介绍。
  书法作品获:1990年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1991年全国首届“育才杯”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2009年海军廉政书画展一等奖;2010年“海疆抒怀”海军首届书法展一等奖;第五届全军书法展二等奖;第六届全军书法作品展一等奖;第七届全军书法作品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奖;第八届全军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同时被国防大学及多家博物馆收藏。
  走在部队家属的大院里,路边的银杏叶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金色丰盈,落叶缤纷处,是军旅书法家张朝满的书斋“拓斋”。入座后,张朝满为记者泡好了一杯清茶,在书房里,一边欣赏着他的作品,一边品着清茶,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书法的美学意境展开了。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可以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在行草字格间,领略其中蕴含的美。记者常年跟文字打交道,看到如此行云流畅的书法作品,确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品读张朝满的书法作品,犹如阅读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那么,书法的美感在哪里?他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军旅书法家的?记者跟张朝满进行了畅谈。
  长江水润墨展书法情怀
  张朝满在长江边上长大,老家在安徽省望江县,当地传承着桐城流派文学。自小,张朝满就受到舅舅的影响,深受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熏陶。张朝满的舅舅在当地是颇有名望的书法家。从小耳濡目染,张朝满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舅舅的指点下,张朝满从颜体书法入门,每天坚持习练。
  在家乡,还有一个人对张朝满走入书法界影响颇深,这个人叫熊入梦,曾任望江县的文化馆馆长。张朝满上中学的时候,在县里的一次书法比赛上获得一等奖。那时候,他接触到了时年已经70多岁的熊入梦。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当地文化名人,熊入梦对张朝满的书法作品进行了点评,并带领张朝满开启书法之门。从熊入梦那里,张朝满开始体会书法的意境和门道。
  得到名师的指点,张朝满从书法入门的那一刻起,就承继了名家的风骨。书法中那种气韵,在年轻的张朝满作品中开始显现出来。在家乡望江县赛口中学上学期间,张朝满参加所属安庆市的书法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中学毕业后,张朝满留校从事教务工作,并成为安庆市书协理事,成为当地书协最年轻的理事。
  对于写字和书法的区别,多年以后,张朝满通过习练悟到了其中的真谛。在张朝满看来,“写字”和“书法”的概念有所差异,但界定似有模糊。“写字”指可识好认即可,侧重实用;“书法”则是在写字基础上的升华,以艺术创造和探索为主旨。但是写字如果走进了临习古人碑帖的门槛,应当属于书法范畴。写字的准确理解应当是,毫无古人碑帖踪迹的书写。有的人将书法过于神秘化,把书法定位太高,认为水平高的是书法,水平低者则贬称写字。其实,写字与书法定位的区别不在水平高低,而在于有没有古人书写“法度”的存在。
  坚持做一件事情,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张朝满把研习书法的习惯带到了军营。
  1989年3月,张朝满参军入伍。在紧张的军事训练的间隙,张朝满拿出从家乡带过来的字帖进行临帖。
  在部队拿到津贴的第一件事,张朝满就去书店买书法字帖。回来后,如饥似渴地临摹。他还坚持订阅了《书法报》等相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从中汲取并体会关于书法的内涵。
  在部队期间,张朝满从事过部队放映员工作,并到军校学习,毕业后回到军营。在军营期间,由于张朝满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就参与到部队的板报和报纸美编工作中。之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张朝满调任到广东湛江某部。在那里,他的书法作品开始参加军内的各种书法比赛,并屡获大奖。
  沿袭名家风格笔力恢弘俊朗
  在部队服役期间,张朝满在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每次都在熄灯号吹响之后,他铺开找来的报纸或者毛边纸临帖习练。
  苦攻书法,张朝满收获的是书法界的认可。从2011年起,荣获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军书法展大奖,可见张朝满书法作品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当时的书法界,张朝满已经很有名气。可是性格内敛的他不喜欢张扬。他一心研习书法,在书法天地里挥洒心中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在字里行间展示一名军人的风骨。
  张朝满的书法作品受何绍基的影响较深。何绍基是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他的小楷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在张朝满的书房里,记者看到几幅作品,从行笔和布局中,有行草的那种大度与磅礴的气势。在与张朝满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那种军人的血性和洒脱,军人的刚强气质,在张朝满的书法作品中都能捕捉到。铺开纸拿起笔的那一刻,张朝满心中已经在排兵布阵,走笔自信,每一个字都似一个训练有素的战士,按照美的规律布阵排列着。
  谦逊,是张朝满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尽管他的书法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但是,他依然很谦逊。张朝满说,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部队期间,张朝满曾经参加全军书法研讨班。通过学习,张朝满对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
  2016年,张朝满从部队退役。退役之后,张朝满还坚持每天习练书法。家里的阁楼,成了他每日习练的地方。每天早上起来,他都要在案头上书写一个多小时。晚上睡觉前,也要写上一会儿字才能入睡。
  不墨守成规善开阔视野
  采访中,记者提及张朝满的书斋取名“拓斋”的寓意,张朝满说:“取意不墨守成规、善开阔视野、勇创新发展之意。”多年的书法习练,张朝满有自己的心得。在书法的世界里学习开阔视野,张朝满享受着艺术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在书法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俗话说,字如其人。欣赏张朝满的书法作品,正如观其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其书法中的神采,如其人一样展现在记者的眼前。观其书法作品,作为一个外行人来说,感觉到的是一种气势,如虹气势中,分明有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在观其书法神采后,再兼之于形质,张朝满的行草中那种韵味让人赞叹不已。
  在采访中,张朝满谈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人品话题。在他看来,书品,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人品。一个人的品行,直接关系到这个人作品的风骨和传承。
  心中有格局,才能有大气。在研习书法过程中,张朝满认为,要想写好字,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很重要。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修养,吸收古人的经典,才能创作出让后人敬佩的作品。
  如何去取法古人运用经典,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张朝满的体会是,书法入古愈深,潜能愈大,创造力也愈大。传统书法丰富渊博,只有善于发现和不懈挖掘,在浩如烟海的碑帖中找准自已的学习方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厚积薄发。吸收前人书法的精髓摄入身心、化为己有、法意兼备、融会贯通,才能向着书法的高峰攀登。
  作为一名书法家,张朝满深知书品和人品的重要性。书法要走进人民群众中,要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中华传统书法的美,这是一名书法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在寒冬腊月里,张朝满会跟着送书法下乡的队伍到农村大集,为农民写春联。在去年腊月建昌的一个大集上,张朝满和十几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为赶集的农民书写春联。看到农民乐呵呵地将写好的春联小心地收起来的时候,张朝满感到很充实。
  为了资助失学儿童,张朝满积极参加市里举办的义卖活动,他拿出作品进行拍卖,用拍卖所得资助贫困学生。张朝满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军旅书法家的品行。
  如今,张朝满已经离开部队,脱下了军装。但是,他身上军人的风骨依然还在。他的书法作品中,那份大气磅礴、那种铁骨铮铮依然跃然于宣纸之上。(来源葫芦岛新闻网)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