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文明播报

前所村:饱经沧桑古韵长

发表时间: 2017-04-26 | 来源:

    关防海甸临江左,卫守台邦扼所前。这是前人写绥中前所古城的诗句。我们今天要探访的古村落前所村,就坐落在那个昔日的军堡、旧时的要塞、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前所古城之中。  

  滨城四月,柳绿桃红,处处芳菲。沿绥中县前所镇政府附近的乡村道路南行,穿过热闹的乡村集市后右转,一个古朴的青砖城门出现在眼前。进入城中,一下子感觉安静了许多,身后的那道已经残缺不全的城墙,犹如一道屏障,过滤了集市上的喧嚣。漫步在小城内的古道上,城外的一切,似乎与城内毫不相干,让人在不知不觉间,放松下来。笔直的街道上,行人不多,街边错落有致的屋宇,古香古色,在一些院落中,间或传出几声犬吠……踏着条石路,漫步胡同中,抚摸着老宅子山墙上的青砖,500年前的千户所驻地,在这里被定格。

  这里是一处绝佳的探古寻幽所在。

  一个村落,一座古城,就这么相依相伴了数百年,不离不弃。前所古城南濒大海,北依燕山,扼辽西走廊西端,是连接关内外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山海关外第一道屏障。村西有条小河,蜿蜒清澈,绕城而过,川流不息。据当地村民介绍,此河原名急水河,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东巡路经此地,随行的上千匹马一起下河饮水,河水竟未断流,乾隆赞叹说:“此河乃强流也。”此后遂称强流河。强流河沿岸以及东北侧有大片树林,郁郁苍苍,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前所村的天然水上公园。

  时光流转,岁月悠悠,如今徜徉于古城的街巷中,有恍如隔世之感,只有那些被岁月雕琢过的青砖旧瓦,犹在无声地倾诉着岁月的沧桑。“现在的前所城,曾是当年中前千户所的驻地。”前所村文书邢如久介绍说,“前所城长、宽均500多米,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各城门原建有罗城(又叫瓮城),现唯有西门罗城尚存。城内的老住宅,沿袭了明清时期民间建筑风格,这种囤顶建筑,是辽西地区民居的特色。”

  在西街道南,有一套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大门朝北,院内有门房、正房和东西厢房,在院中的东北角,还有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别有洞天。“这套四合院是我父亲买的,我们在这儿已经住了30多年啦。”房主代国银热情地介绍说,“整个大院里共有33间房子,我父亲、我和哥哥还有孩子们都住这儿,算是四世同堂吧。”他表示,这套四合院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村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老宅,他们虽然也进行过必要的维修,但建筑基本都保持着原貌,“我父亲希望我们保护好它,留住一段历史,让人们保有农耕文化的记忆。”

  住在东街道南的康有生,今年68岁,是土生土长的前所村人,他说:“我住的房子是父亲留下的,是当年分来的。你看,这房子的山墙,都是磨砖对缝的,至今仍然密不透风。”他随手拿起一块去年给房顶做防水时换下的土块,“你看这老房土的粘合度多好,硬得像石头似的。”他告诉记者,在去年7月的那场大雨中,村里有不少老宅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让他十分惋惜,“如果现在不加以保护,恐怕过些年许多老宅子真的就没了,真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就这样一个个倒下。”康有生感慨地说。

  2015年,前所村入选了第一批辽宁省传统村落。目前,该村正着手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善传统村落档案,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这让村民们充满了期待。“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维持住这里的‘原生态’。”康有生说,“如果能开发好,不仅能保留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收入也能有所提高,日子会更好过。”村民们的愿望朴实而直接。

  清风习习,天色将晚,夕阳斜照下,小城中的古村落显得愈加寂静。然而强流河畔的文化广场上,却变得热闹起来,有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有人扭秧歌……曾饱经战火洗礼的前所古城,默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来源葫芦岛日报)

  图①:前所村。图②:村民康有生介绍房土。

  小 贴 士

  怎么走:沿102国道行至绥中县前所镇,在镇政府附近下道南行不远即可到达前所村。

  吃什么:皮皮虾馅的水煎饺、水煎包,黄米面饽饽、小白鱼、小河鱼、小河虾、高粱米饭、水豆腐、土鸡蛋等。

  玩什么:登古城、看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霸王鞭表演,秧歌、高跷、旱船、太平鼓等。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