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讲文明树新风

孝亲行为就是美丽灵魂的模样

发表时间: 2016-11-22 | 来源: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自古以来,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的精髓。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山区将孝道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大课题,在连山大地生根发芽,传承发展。

    从今天起推出“孝德之道——连山在路上”专栏,报道举全区之力,着力打造孝道连山的先进事迹,以孝道文化润泽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灵,让孝道文化成为独特的“连山元素”和“连山符号”,真正实现孝满连山。

    “孝”字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似树的形状隐含的意思是追根,即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根”,这“根”就是我们的父母。现代文字的“孝”,其寓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孝是人性中一朵最美丽的花朵,它的本质是感恩回报。沙河营乡钟赵屯村被誉为中华孝道村,孝亲文化在这个村特别浓郁,尊老敬亲已经成为这里的传统美德,孝亲行为已成为这里村民美丽灵魂的模样。

    钟赵屯村位于连山区沙河营乡东南方向,距市区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8.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47亩,全村7个自然屯,725户,2080人,现有华侨侨眷30多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一个大大的“孝”字石就矗立在钟赵屯村的村口,新二十四孝宣传板也竖立在村中文化广场最醒目的位置。在这里,人们没有太多的理论,也没有太多的说教,他们只是在默默地传扬着中华“孝”文化。

    钟赵屯村的党支部书记赵凤利和他的妻子赵丽凤就是一对孝敬父母的典范,妻子赵丽凤更是贤良淑德。公公婆婆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夫妻两人耐心细致地照顾老人起居生活,公公90岁以后患老年痴呆症,身边的亲人都不认识了,唯独认识儿媳妇,只吃儿媳妇喂的饭。怕老人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儿子、儿媳总是寸步不离地跟在后面。婆婆过世前卧床两年,儿子、儿媳乃至孙女都是精心细致地伺候,他们的孝亲之举被左邻右舍传为佳话。赵凤利和妻子赵丽凤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也让自己的两个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两个女儿,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孝心满满。赵凤利的岳母也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还时常到女儿家和他们一起生活,就是因为在老人看来,女婿女儿的孝心让她心情好,日子过得也舒心。

    钟赵屯村有一个侨之家文化广场,是因为这个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侨眷村。前些年有很多人出国创业并在国外定居,现有侨眷30多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注重,也让这里的孝亲文化氛围更加浓重。侨眷郭刚的姐姐和弟弟都定居在国外,70多岁的父母平时都是由他和妻子罗丽杰照顾。看着孝顺的儿子儿媳每天在家里忙里忙外地照顾自己,郭刚的父亲郭纯礼对孩子们的孝心赞不绝口。罗丽杰在家门口开着一家小超市,同时还要照顾两个老人,但对她来说,孝顺公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已为人父的郭刚,把自己孝敬父母归结于父母当年的榜样作用,他也把这个孝亲理念传给了下一代。

    在钟赵屯村有一个没有成文却已经成为村规民约的风气,就是年纪大一点的父母和儿女没有分家单过的,都是在一起生活。58岁的村民王占军和自己的三个兄弟精心伺候着87岁的老母亲,老人虽然耳朵有点背,但是身体特别硬朗。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孝老敬老的典范作用影响着整个村子的风气,孝亲文化在这个村已经生根发芽,也逐渐浸润到每一个村民的生活中。在钟赵屯村,尊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的时代,“孝”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生活供养这个层面,当代年轻人正在用新的方式诠释着“孝”的真谛,已经拓展到精神层面的慰藉,包括对父母的陪伴、与父母亲的交流、帮助父母分忧解难。

    钟赵屯村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先后获得省级文化先进村、省级村务公开试点村、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区级标准化村部、区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这个小小的村子,积蓄着传统文化、孝亲文化的大能量。钟赵屯人在爱的土壤里出生,在“孝”的环境下长大,也定能将爱的种子、“孝”的精神传遍四方。 (张雁翎 金奇)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