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道德模范

名医在岗50年-记辽核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龚岳成

发表时间: 2016-11-23 | 来源:

  

  图为龚岳成工作的情景。 

  满头白发,精神却依然矍铄。初次见到龚岳成的时候,记者并没有看出眼前这位74岁的老人其实本身也是个病人。在辽核总医院的病理实验室,龚岳成穿着白大褂,认真地看着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

    在与龚岳成握手的时候,感觉到老人的手是很有力的,谈话时候依然还带有浓重的江南口音。“其实,我也算不上什么名医,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罢了。”龚岳成轻轻地说。就是这么个处事低调的老医生,将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的门槛拽了回来。在荣誉面前,龚岳成看得很淡,他一心记挂的只是病人。

    虽然已经退休10多年了,可是龚岳成并没有离开医院的岗位。他放弃了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坚守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968年从苏州医学院毕业来到这个医院的那一天起,龚岳成就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大部分的年华奉献在辽核总医院。他对这里的感情太深,太深。

    龚岳成是医院里的名医,可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在病理检验方面,龚岳成更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为了及时判断出病人的准确病情,龚岳成发明了快速检验方法,使得病人和医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了解和判断。

    有时,为了等待手术室里的病理切片,龚岳成错过了进餐的时间,可是这位白发医生就那么饿着肚子坚持着。院里的医生都知道,龚岳成的胃部已经只剩下三分之一了,必须按时进餐才行。可是,龚岳成硬是一次次忍着胃部的不适,第一时间将病理切片接过来,仔细在显微镜下做出准确的判断。

    作为曾经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的医生,龚岳成并没有参加今年在唐山举行的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活动,由于工作忙,他放弃了,他要把时间留给医院的患者,至于荣誉,龚岳成轻轻地放下了。40年前,龚岳成刚刚做完胃切除三分之二的手术,就主动请缨奔赴抗震救援一线。作为当时医院里的骨科医生,龚岳成在唐山的40天里,和战友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成功地做了500余例手术,无一例感染,救治的伤病员达几千人。

    龚岳成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和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救灾任务。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五师政治部,给他记二等功一次,号召全师开展向抗震救灾医疗队和龚岳成同志学习。他则代表医疗队赴北京参加了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1973年开始,龚岳成从事病理方面的研究。他经历了病理科从无到有的过程,随着医院的发展,病理量逐渐增多,很多肿瘤需要术中知道病理结果,从而决定手术方式。刚开始时他在设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开展了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病理医生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半个小时就要诊断结果,加之病理切片质量很差,大大提升了诊断难度。硬件不行,医院条件有限,发牢骚是没用的,只有踏踏实实坐下来,认真钻研每一张切片,翻阅每一本病理书籍,提升自己的诊断水平,才不会被困难吓倒,才能在术中诊断时,快速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在龚岳成的努力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病理科除了开展常规病理诊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外,还逐步开展了细胞学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诊断。这其中细胞学诊断也算是一个难点。众所周知,细胞离开人体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时间长了还会变性,这就给诊断带来了困难。因此,经验不足的龚岳成,回到了母校苏州医学院,参加了那里开设的细胞学诊断辅导班,辅导班时间很短,但是要学的内容却特别多,为了能熟练掌握诊断要点,他和几个学员就利用闲暇时间反复钻研教学切片,互相探讨切磋。龚岳成白天认真听讲,有不懂得地方翻阅书籍,虚心向老师请教,晚上吃完晚饭后,赶紧又回到科里,把医院保存的教学切片拿出来反复研究。通过龚岳成坚持不懈地勤奋与努力,不仅顺利通过了辅导班最后的毕业考核,而且对病理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有了较深的造诣,对一些罕见疾病的诊断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龚岳成积极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撰写学术论文多篇,先后发表在省级、国家级学术期刊上。

    凡是接触过龚岳成的患者,都对老医生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所折服。一般情况下,经过龚岳成判断的结果就是最终结果,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佩服龚岳成这种专业精神。可是,熟悉龚岳成的同事们都知道,这手“绝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从无失误的高水平病理诊断使龚岳成为越来越多的同行和百姓所认可和信任,高准确的病理报告使他在本地区病理诊断学方面颇负盛名。

    在医疗战线上奋斗了50年的龚岳成,如今依然坚持在一线为患者服务。作为辽核总医院首届名医,龚岳成用自己的努力使得医院获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有些患者来到辽核就是冲着这个名医来的。(石兴奎)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