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诚信葫芦岛

“二次创业”迎来致富第二春

发表时间: 2017-05-25 | 来源:

    一大早晨去卖地瓜,清晨和傍晚侍弄果树,白天给地瓜补苗,晚上还要把羊带出来放一放,58岁的佟凤华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像一个陀螺一样连轴转。5月23日下午,当记者见到佟凤华的时候,他正在地瓜地里补苗,刨坑、浇水、栽苗、培土……岁数不饶人,干一会儿他就得喘好一会儿。“我说老爷子,悠着点儿干呀,啥岁数了还那么不要命?”“嘿嘿,我心里有数哇,不干哪有钱挣?这么多年穷日子可过够够儿的了。”狠狠地往手心吐一口唾沫,佟凤华又高高地举起了镐头,额头上的汗珠吧嗒吧嗒往下掉。

  与大多数贫困户不同,兴城市药王乡叶屯村佟凤华是一个“有故事”的人。19岁他就扣大棚,一干就是23年,年纪轻轻时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然而2004年,28岁的独子溺亡让佟凤华备受打击,整个人都消沉了,干劲儿没了还得了心脏病,再加上大棚发展遇到了瓶颈,家里的日子一落千丈。仅仅几年光景,佟凤华一家就从当年人人艳羡的“万元户”摔成了“贫困户”。

  一首老歌里有这样一段歌词“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连续十几年,每年家庭收入不超过5000块,老房子梁断了都没钱修,老伴胳膊摔断了没钱治,让佟凤华受了“刺激”,2014年,借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年过半百的佟凤华在脱贫的大道上重新上路,靠扶贫项目和政策“二次创业”,栽地瓜、栽果树,还贷款买了“扶贫羊”。很快挣得“二次创业”的第一桶金,成为村里脱贫最快的贫困户。“2014年,我栽了2亩地瓜,卖了两三千,那一年能顶玉米三年,效果真是太明显了,去年我栽了8亩地瓜,卖了两万多块钱。今年我又栽了10亩,地瓜秧是乡扶贫办免费给的。乡里和村里都支持我,乡领导跟我说‘别人要十亩的秧不行,但给你行,你糟蹋不了’。”说这话的时候,佟凤华的神情里带着“想当年”的色彩。要知道,地瓜秧可是宝贝,100棵秧10元,他需要4万棵,就是4000元。

  叶屯村是兴城市的重点贫困村,而且是贫困乡里的贫困村,全村540户、1820人,贫困户就有241户、466人,由于地处兴城市西北部山区的不利地缘,再加上辖区内“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分布,少量的耕地还多属山坡瘠薄地,早些年交通也不方便,信息相对闭塞,农民一直没有好的致富项目,所以村民收入普遍偏低。穷则思变。自2014年以来,叶屯村两委班子把“精准扶贫”的“活水”引进了村里,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啥挣钱种啥,啥有前景干啥,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栽树、种地瓜。“最开始的时候,政府扶贫部门免费给村民提供地瓜秧和化肥,但由于老思想老习惯,没有多少人愿意种。后来,我们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村民看到真卖钱了,才在全村铺开。”叶屯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岩说。见到实效后,村里纷纷甩开了腿迈开了步跟着大干起来,村里果树以每年3万株的速度递增,到今年已经达到了15万株,有10余种,主打红富士苹果,一年可创收300余万元;全村地瓜种植户达到350多户,2016年播种面积达到了600多亩,每亩收入达到2000至3000元,全村仅地瓜一项,总收入就达到20余万元。今年虽然地瓜面积减半,但改种了同样高效益的花生,使村里的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叶屯村脱贫的路更宽了。

  满山满坡的果树,树下是绿油油的地瓜、花生,从远处看,一块块高低错落的梯田如棋盘摆子一样,而佟凤华家的果树、地瓜和花生就在这一块一块的梯田里。现在佟凤华每天的“流程”,就是侍弄果树,补地瓜秧、花生苗,还忙活着几亩玉米地。他说,虽然有了西瓜,但芝麻也得捡。佟凤华所说的“西瓜”包括了300多棵果树、10亩地瓜、6亩花生,还有30多头羊,再加上他说的“芝麻”,他一个人就忙活了五项农业项目,真正的“五项全能”。

  日子越来越透亮,佟凤华“二次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他自费打了5口井,虽然天旱,但他家的田地受旱情影响很小。“给我果树苗,给我地瓜秧,给我‘扶贫羊’,这些都是真格的扶贫好政策。啥叫扶贫?这才叫扶贫,真要是给钱,可能那钱不是打麻将了就是喝小酒儿了,指不定花哪去,白瞎了。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接着往下干,脱贫不是目的,我还要致富。”迎着太阳的余晖,记者在佟凤华的脸上分明看到了一种精神头,叫做“夕阳红”。  (来源葫芦岛日报)

图说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