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诚信葫芦岛

建昌县大屯镇:旅游扶贫一盘棋

发表时间: 2017-04-18 | 来源:

  建昌县大屯镇的困境,曾让当地人处境“尴尬”:一边是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一边是许多村屯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大屯镇所辖的11个村,有6个村是贫困程度较深的重点脱贫村。如何确保到2020年,这些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如期稳定脱贫?如何走出困局?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积聚发展新动能,下活旅游和扶贫的“大棋盘”,是大屯镇给出的答案。从2015年底开始谋划走旅游和扶贫融合发展的道路,到2016年初步尝试,再到今年的大刀阔斧大干快干,如今,大屯镇旅游和扶贫的“大棋盘”布局日臻完善。
  大思路:顺势而为 端起旅游金饭碗
  四月的建昌,草木吐绿,生机盎然。乘车从大屯镇画廊谷尽头的须弥山向山谷外走,放眼之处,群峰耸峙,或满目青翠,或古木参天,或山花烂漫,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但陪同记者采访的大屯镇党委书记马勇,却不无遗憾地说记者来得略早了些,若是再晚个十天八天来,这里的景色会更美。“画廊谷人称关东奇峡,地处燕山山系盘岭支脉,由一条15.3公里的主峡谷和五条支峡谷构成,须弥山和五指山在峡谷的尽头,圣水河纵贯全谷,唐王谷水库宛如一块碧玉镶在谷外。”所有的采访都在车上进行,沿途介绍画廊谷的旅游资源时,马勇如数家珍,他说画廊谷是一处集青山绿水、险峰奇石、溪流飞瀑、林海峭壁、历史遗迹、宗教传奇为一体的原生态自然风景区和宗教景观区,区域内共有128处景观,是不可多得的旅游风景区。“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民风也淳朴,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写生作画、取景拍摄。可我们的百姓却只是这旅游资源中的‘衬景’,没能参与其中,没能从中受益,依旧守着这绿水青山过着苦日子,这是我们心底的痛,也是我们极力要破解的难题。”采访中,马勇给记者讲述了两个让他感触很深的事例:一个例子是因为贫穷,画廊谷尽头的唐王谷村郑杖子村民组的村民不得不常年外出打工,原有160户村民的小山村,现在只剩下了50户;另一个例子是每年六七月份,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都会有四五十名师生到画廊谷来写生,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几天,但画廊谷沟域中的画廊谷村和唐王谷村都没有接待能力,镇里和村里不得不出面把四五十名师生分散安排到村里条件相对不错的村民家中吃住。
  游客到山里来游玩,自带矿泉水、面包、火腿肠,不在这里消费,当地农民怎么富起来?游客到山里来游玩,想吃饭、想住宿,当地农户却没有接待能力,如何把游客留住?如何让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撬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杠杆?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认真思考和科学论证之后,2015年底,大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围绕提升“两个参与度”绘制了旅游扶贫“一盘棋”发展的大蓝图。提升“两个参与度”,即:提升旅游业发展中农民和游客的参与程度,通过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农业新业态,让农民分享旅游业发展的“大蛋糕”,同时让农村的风景风情、农副特色产品留住游客,让游客既能观自然景观又能体验农家之乐。
  大动作:培育新业态 遍地风景遍地金
  大思路催生大动作。绘就了发展蓝图,明晰了发展目标后,大屯镇在旅游扶贫“大棋盘”上布子落棋的动作也是一气呵成。
  2015年年底大屯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两个座谈会。
  一个是由画廊谷村、唐王谷村“两委”班子成员、沿圣水河两岸有耕地的农户参加的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300余户农民自愿以800元/亩的价格,将圣水河两岸共计1100亩的土地流转到村里,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镇村干部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打地”、明晰亩数、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另一个是由画廊谷村和唐王谷村有种植愿意的村民参加的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唐王谷村村民焦春义、徐宝财等18位农民承租了先前流转到村里的1100亩土地,而在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户中,还有2户农民是建档立卡户。
  为什么要把沿河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然后再承包出去呢?记者的问题刚提出,马勇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告诉记者,画廊谷村、唐王谷村人均耕地少,村民辛苦耕种,收入却不高,外出打工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很多农户为了方便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地种玉米,还有的干脆“撂荒”。游客到画廊谷游玩,沿路看到的只有玉米地,少了观赏性和体验性,游玩就成了“走马观花”,一走一过,带动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要改变现状,就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农业新业态,实现“促发展、增收入、优生态”的目标。而一家一户地块过于零散,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所以,镇里、村里在充分征求农户意见的基础上,对沿河两岸土地进行了集中流转和再承包。
  4月8日,记者在画廊谷村采访时,48岁的焦春义正带领雇用的村民在果园里干活儿。去年焦春义在自己承包的150亩地里,种了6000株桃树,同时还建了一个精品采摘园,种植了大樱桃、葡萄、苹果、南果梨、早金酥等树苗;建了一个油用牡丹观光园。今年开春,土地刚刚化冻,他就带人在地里忙开了,除草、补植树苗、灌溉果园、平整土地、打垄等等,半个多月没得闲。
  焦春义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他已经外出打工了,但自从去年承包了150亩地后,他回家发展生态农业的心思就越发坚定了。“画廊谷的风景好,但以前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不明晰,不敢指望种地能致富。现在年纪大了,不想再到建筑工地去打工,而恰巧又有这样一个机会,就想着留在村里发展。”焦春义说。
  和焦春义一样,承包了沿河两岸土地的农民徐宝财、王继信,不仅在自家承包的土地里种植了果树,还搞起了设施农业,扣起了暖棚,种植蔬菜。村民董玉和则扣了两个冷棚,建起了设施葡萄采摘园。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的发展,与农业旅游相关联的产业也在逐步兴起。现在,画廊谷村和唐王谷村正积极倡导,有能力的农户利用现有房屋开办农家乐。画廊谷村利用现有的60亩土地,正在规划建设集体经济采摘园,建设内容包括:2个暖棚、6个冷棚果蔬采摘园;占地8亩的鱼塘;裸地果园和农家乐。唐王谷村引回本村“能人”——在吉林办农家乐的王东旭夫妇返乡建占地7亩、集吃住于一体的高档民俗农家乐酒店。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起到了为村民打样示范的作用,还将加速推进两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摘帽。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巩固原有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唐王谷村要完成7户、25人稳定脱贫任务;画廊谷村要完成10户、35人稳定脱贫任务。旅游和扶贫融合发展,有望带动这些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大屯镇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攻坚模式。与画廊谷相毗邻的云山洞村,也将因此模式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云山洞村坐落在云蒙山脚下,特殊的喀斯特地貌,赋予了云山洞村独特的自然景观、溶洞景观和良好的水系。当地80余户农民在盛世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栽植桃树1700亩。去年,两年生的桃树产桃100万斤,刚刚采摘就以1.5元/斤的价格批发出售一空。
  十里桃花,灼灼芳华,让云山洞村有了“桃花源”的美称,而云山洞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这里的十里桃花,还有这里的冷水鱼养殖。流经村中的云蒙河水适宜金鳟、红鳟及中华鲟等名贵冷水鱼种养殖。每到旅游季节,都会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参观冷水鱼养殖场、购鱼、品鱼。“村里现有冷水鱼养殖户16户,但都是占河道养殖,汛期影响河道行洪;若遇到暴雨,养殖户也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为了确保河道行洪、规范养殖行为,今年镇里协同村里加大了河道整治力度,目前河道整治施工队伍已经入场;同时征得土地22.5亩,统一规划养殖水面1万平方米,用来发展冷水鱼养殖业。”马勇介绍,目前1万平方米的养殖水面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开始。
  大服务 甘为他人做嫁衣 集聚发展新动能
  “村民要种植果树,我们帮着协调解决用水问题;村民发展设施农业,我们帮着把电给配套上;农民缺技术,我们带领农民到锦州市的义县等地参观学习,同时积极与省农科院和熊岳果树研究所联系,加强技术对接……”提起培育农业新业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马勇说在今年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孙轶提出的“拉着农民转、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领农民干、究竟干什么、农民说了算”的工作方法,给他们指了路、提了醒,也鼓舞了他们做好服务工作的士气。
  服务于工作中、于细节里,无处不在。村里将沿河两岸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再承包给农民经营,是为了避免农户与承包户因土地流转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为承包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了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去年大屯镇通过“高接换头”技术,对8000株老梨树进行了品种改良,嫁接成功早金酥梨树6000株,红南果树2000株;为了帮助种植果树的农民选购好苗木,大屯镇请来省农科院和熊岳果树研究所的果树专家给每块土地“把脉”,哪片土地适宜栽植什么果树,由专家给出指导性意见,最后栽什么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在画廊谷和云山洞,村民栽植了大量桃树,外行人看着树苗都一样,但这桃树品种可是有说道的,有早熟的‘春雪’;中熟的‘水蜜’、‘脆宝’;晚熟的‘艳红’。村民栽植的葡萄苗也有四个品种,早熟的品种是‘香悦、状元红、紫珍香’;晚熟的品种是‘夕阳红’……”采访中,马勇告诉记者,虽然农民栽植什么果树由农民自己说了算,但大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仍会从服务的角度出发,给农民“多提醒”,比如可以通过选择栽植不同成熟期的果树品种,来延长观光期、采摘期;可以通过施农家肥,提升果蔬品质等等,以此促进农民增收。
  下活旅游扶贫“大棋盘”并非朝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持续用力。于是,大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主动担当、自加压力,今年推动了多项工作齐头并进: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加大对画廊谷山洪沟和水库的治理,目前这两项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积极对接北京和葫芦岛市企业,加大对画廊谷、云山洞沟域旅游开发力度;在小石门村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试点工作,为在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新景区奠定基础。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动力,伴随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屯镇一定能积聚发展新动能,下活旅游和扶贫这盘棋,带领全镇人民致富奔小康。 (来源葫芦岛日报)

图说葫芦岛